高一新开学,对于学生、老师、家长,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所以,我想以这三个主体的身份来谈一谈,高一新开学的心理调适和准备的问题。01
学生有“三心”
我想对于进入高中的孩子,追问“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无聊,实则非常必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发现高中的学习非常辛苦、非常枯燥、非常艰难。这个时候除了咬牙坚持之外,更需要明确如此艰难学习的旨归之所在。对于今天的大部分孩子来说,可能已经不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也不接受学习报答谁谁谁这样的说法了。于是,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浅层的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因为这样的学习动力,会随着前一目标的实现而消失,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也就荡然无存了。“家国天下”可以当成一个词来看,也可以当成“家国”与“天下”两个词来看。当成一个词来看,家国天下之精神就是要求每一位学子既要胸怀爱国爱群之公心,也要具有服务天下之能力。心胸放宽,眼光放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以家国天下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自然就能日新月异,不会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和暂时的成就了。现代社会,人们都追求个性与自由,也许单谈爱国爱群服务天下显得有些束缚和压抑,那么我想把“天下”单列出来,理解为“见天下、见自我”更对年轻人的胃口。学习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见到更好的自我,见尽“三千大世界、无尽小芥子”。这样的学习也是幸福的,真真应验了那句“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即目的,心无旁骛,一心向学。当然,我始终还是希望学子们能将“家国”与“天下”并置,既见自我,也见众生。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部分孩子在进入高一之初有可能心入歧途。我特别提出两种情况,为孩子、家长、老师们做一个告诫:第一种,有些孩子会说,我初中三年,初一初二都是玩过来的,甚至初三上学期都还很逍遥自在,我只是最后三个月专注努力了一把,嘿嘿,中考就考得很好了。嘿,同学,如果你抱着这种心态开始你高中的学习,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你,三年高中到最后高考,注定很难有好的学习结果。虽然二者同属选拔性考试,但中考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考试,需要充分考虑各区(县)的教学情况、教改情况、实际水平,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统一命题的“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原则;而高考是为国选材的考试,其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所以,面对高中的学习,同学们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二种,有一部分孩子,初中三年在老师和家长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学业,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中考之后,仿佛猛虎入山蛟龙归海,那玩得是一个自在,以前没有的智能电子设备家长买来了,以前没有玩过的王者吃鸡现在玩上了。嘿,原来电玩的世界如此精彩,于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彻底沉迷游戏的世界而不知归途。那么,我不得不痛心地告诉这部分孩子和他的家长,要想把孩子拉回正道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从中考结束,老师、家长就应当提醒即将升入高中的孩子:当有朝乾夕惕之心。以千般的专注来对待每一节课堂。不要忽视每一个知识点,因为写进教材的,哪怕是书本最边角的知识,都是高考考察的范围,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演化出无数的考题;不要轻视每一位老师,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教师;不要不屑老师的每一句话,因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出的每一句看似的闲话都有它的用意,或是拓宽你的知识面,或是引发你的好奇心,或是点燃课堂的引爆点,或是启发心灵的经验谈。以百倍的钻劲来对待每一个难点。面对学习中的难点,随遇而安的摆烂肯定不可取,浅尝辄止的应付也不可行。你应当先自行钻研,明确自己哪些步骤已经掌握,哪些步骤尚未掌握,尚未掌握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求助老师的是什么,完全掌握之后能否错题重做,能否举一反三。 以十分的自律来安排每一个周末。周末不是放羊,而是科学的调节。散学即定计划,有休整有学习。家中不是学校,计划不宜太满。适度留白可放空,圆满完成更轻松。朝乾夕惕,张弛有度,这才是一个成熟的高中生应有的学习心态。如果你具备了以上两种心态,那么恭喜你,你大概率会有一个正向的、高效的学习状态,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成为你的拦路虎。那就是学习中的挫折。也许你曾是初中某校的名列前茅者,也许你曾是某个学科的出类拔萃者,也许你曾是老师们眼中的凤毛麟角者。但是,从初中升入高中,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的。尤其是一些省市的重点高中,可谓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无数的高手汇聚到一起,有考核就会有排序,有排序就会有先后。名列前茅可能变成泯然众人,出类拔萃可能变成不过如此,凤毛麟角可能变成芸芸众生。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能消沉,不能否定。你要做的是:常备悦纳自我之心。
首先承认自己的不足,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不做鸵鸟,不再沉迷在过去的荣光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
其次找到合适的路径,尽力弥补自己的短板。跟老师交流,找到问题的关键。是态度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听课未懂还是练习不够?是掌握不准还是运用不了?是需要错题重做还是归纳整理?再次接受自己的上限,不要无休止地逼迫自己。我们已经做好了第一、二步,但是,我们可能还是和最顶尖的学生存在差距。这个时候一定要悦纳自我:我的学习能力就是这样,这个学科我已经尽力,我在这个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我虽然没有成为班级、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我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我。02
教师有“两意”
有一句俗话叫做“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岁月流逝,老师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每一个新学段的开始,老师们都将迎来一批新的孩子,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在这样一个时刻,老师们具有爱生乐教之意、庄重严正之意就尤其重要。
积极的收心准备——做好开学规划与准备。暑假是一个放松的时段,游山玩水、走亲访友、品茗饮酒都是非常惬意的。新学期开学,一切要要重新走上规范:作息要严格,备课要认真,上课要按时,辅导要耐心,批卷要细致。想起来有时难免有点不爽,不然何来“开学综合征”一说。所以,暑假将尽,开学将来,教师也要做好乐教的心理与行为的准备。我们既然都懂得学生需要收心,也就应该知道自己也需要收心:制定从返校到开学的每日计划,着手构想班级管理目标与规则,和小伙伴一起做好开学第一天的流程,准备好开学的办公用品,收拾好自己的办公桌,备好开学的第一节课。正向的心理暗示——新的学生一样优秀。高考结束,刚刚送别朝夕相处三年的上一批孩子,老师们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些熟悉的孩子身上,心情也为这些孩子的去向而牵动。即将面对一批完全陌生的孩子,工作也将从新开始,内心难免会忐忑。但我们要相信,新一批孩子一样会不断成长,直至变得优秀和卓越。请带着积极的情绪来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吧。因为,无论是“我选择,我喜欢”,还是“我喜欢,我选择”,我们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就尽量开开心心地做好自己应尽之事。与其抱怨抵触地工作,让自己与他人都不愉快,不如主动积极地做事,既能愉悦自己,也能成就他人。 高一新开学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起点、一段新征程。所以教师当树立起庄重严正之意。开学着装宜正式、宜淡雅。家居生活,可能我们的着装较为随意,男教师短裤、背心,女教师吊带、拖鞋,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当我们进入工作场所,面对众多学生,我们的着装还是尽量正式。今天的学生,受到社会、网络甚至部分家长的影响,他们的穿着有酷,有潮,有燃,但是就是很少人教他们穿着——宜正、宜净、宜雅。作为老师,我们秉持身正为范之原则,着装自然宜正、宜净、宜雅。建议不穿短裤,不穿无领T恤,不穿颜色浓艳的衣服,不画过于秾丽的妆容,不喷过于强烈的香水。 开学准备宜充足、宜整齐。人与人交往,通常都很看重对方的第一次待人接物。那么开学报到第一天,我们可以利用哪些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严肃干练之第一印象呢?分享几个细节:第一,报到流程一定要清晰。学生从进教室,到签到,到填表,到上交资料,动线一定要合理,班主任团队一定要反复演练修改,确保报到当天教室不混乱。第二,排列座次一定要前置。尽量要求年级主任在前一天晚上把班级名单给你,随机排好座次表,报到当天张贴展示,引导学生按座次表入座,避免随意,也避免熟识的学生全部聚在一起聊天嬉闹。第三,布置教室一定要整齐。桌椅布置平直一条线,窗帘高度合理一条线,书本摆放整齐一条线。这不是强迫症,只是为了两个目的——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你有严格的管理风格,同时给孩子们值日、清洁、整理课桌提供示范。孩子们带着忐忑的心理升入新的一个学段的,旧有的师生关系、人际情况都荡然无存,全新的知识难度、学习压力都充满着未知。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以超越常人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来化解他们的焦虑与困惑。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面临开学,不会是每一位同学都会有问题,也不会是每一位同学都没有问题。反而是千人千面,不同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焦虑与困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课间、放学来了解孩子们的人际交往,发现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困难的孩子;通过检查笔记、作业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发现缺乏规范、习惯不佳的孩子;通过单独谈话、批阅周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现畏学厌学、焦虑抑郁的孩子;通过查寝来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发现不按时就寝、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通过电话家访来了解孩子的亲子关系和周末安排,发现亲子关系紧张、周末放纵的孩子……随着对孩子进一步的熟悉,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问题孩子的沟通工作。直接沟通,委婉指出你所发现的情况,观察了解孩子的反应;从同桌同寝处了解孩子的其他情况;邀请家长进校,了解孩子成长经历;如果可能,联系孩子上一学段的班主任,获得帮助与建议。 对于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困难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树立自信,帮助他找到合适的朋友;对于缺乏规范,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我们要制定计划、定时监督,促其转变;对于畏学厌学、甚至焦虑抑郁的孩子,我们要抚慰情绪,及时联动心理咨询处、家长和专业机构,进行干预;对于亲子关系紧张、叛逆的孩子,我们要约谈家长,从家长角度入手,让家长了解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引导家长从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独立角度看待叛逆,杜绝针锋相对、冷战热战的沟通方式,促成家长以柔克刚,最终达到关系和谐的目的。03
家长有“一情”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所以家长们要珍惜这份情感,而不要以掌控、压制的方式来处理亲子关系。对于上了高中的孩子,家长想要辅导学习,似乎知识与能力已然不足;家长想要塑造性格,孩子可能正处叛逆;家长想要指点人生,这世界变化快,我们也未必明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家长能够做得最多的就是陪伴与守望。陪伴是一种情感需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哪怕你只是默默坐在客厅而他在书房题海苦战;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获得情绪的宣泄口,学习的压力、考试的挫败、人际的纠结,种种情绪积压,孩子不向你发泄向谁发泄?向老师、向同学吗?同时,父母也需要孩子的陪伴。父母需要孩子的陪伴才能获得更多的意义感,看着他吃饭,看着他在家学习,看着他玩耍放松,父母的生活才更加充实。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天都能为孩子准备饭菜,和孩子一起用餐,观察了解孩子的状态;次之,每晚能和孩子见面,能听孩子倾诉和分享;再次之,和孩子约定每晚通话,有事则长,无事则短,互报平安,探查情绪。最后,无论家长多忙,至少每周,实在不方便,至少半个月应该和孩子见面一次,陪伴孩子一晚。哪怕只是默默陪在他身边,甚至被他嫌弃抱怨。守望是一种情感表达。家长饱含期待、静候结果就是一种最好的情感表达。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在不断努力,我们都相信他;无论什么要求,只要合情合理,我们都支持他;无论什么结果,只要他已尽力,我们都接纳他。作为家长,我们不控制,不把自身意志强加给他;我们不焦虑,至少不把焦虑情绪传染给他;我们不绑架,不用自己的付出道德绑架他;我们不否定,不因结果好坏而评定他的努力与品性。总之,我们给孩子的只是一份陪伴守望之情,这份情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融入血脉而又大象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