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并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这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部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 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 "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层:必备知识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第二层: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第四层:核心价值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1.“基础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2.“综合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应用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这里面做重要的就是明确了考什么的“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问题”、“必备知识”。
“四层”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a、核心价值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心理甭管怎么想,不同意课本上写的,千万别忘卷子上写,一定要憋在肚子里。
b、必备知识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字面意思。把该学的都学明白,该会的都学会就对了,这个相信大家都懂。
c、学科素养说白了就是学的知识,要能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落实到卷面上就是,甭管考什么知识点,都要“穿”一件描述生活场景和前沿科技的衣服。这就造成了理科考试阅读量大幅度增加,理解题目的难度加大。
d、关键能力包括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等……当然都很好,但是对于考生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说学科素养主要影响了理科,那么关键能力主要就是影响文科。像以前那样在背套路模板写作文之路是行不通了,确实需要考生平时多积累,真的形成自己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框架。
建议,考生和家长们先别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并不意味着高考巨大颠覆,是具备一定指导思想的总结。具体到学生身上,到考试内容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仍然会有延续性。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九门学科命题专家提出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对高考各门学科的情境分类、具体内容、命题指向,概括如下表:
内容学科 | 情境分类 | 具体内容 | 命题指向 |
语文 | 个人体验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 |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 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自主写作实践; 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学科认知能力;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参与社会实践的语文核心素养 |
数学 | 课程学习情境 探索创新情境 生活实践情境 | 数学概念建构、数学原理习得、数学运算学习、数学推理学习; 推演数学命题、数学探究、数据分析、数学实验; | 以课程学习情境为检验基础的量尺; 以探索创新情境为区分甄选的手段; 以生活实践情境为拓展应用的渠道 |
英语 |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 真实的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情境; 模拟或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 注重基础性;提高综合性: 强调应用性;突出出新性。 突出考查考生使用英语从事日常交际、学习和思辨活动,达到交际目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物理 |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 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彩虹、日食); 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体育运动); 科技前沿(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物理学史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 在设计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时,注重情境与考查内容的有机融合,情境叙述准确、清晰; 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物理学家探索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研究方法等内容的了解; 第一层是简单的情境活动。这类试题主要测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水平; 第二层是复杂的情境活动。 |
化学 | 日常生活情境 生产环保情境 学术探索情境 实验探索情境 化学史料情境 | 食物营养、合成药物、常见材料和能量转化设备; 自然资源利用、生产条件优化、废物回收利用和毒害物质处理 最新合成方法、新颖功能物质和新型催化技术; 基本操作实验; 研究型实验: 试题中展现已有理论或成果使用的仪器、方法和研究数据,真实再现已有理论的发现或成果的研发过程 | 考查学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生产环保情境呈现工业生产或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推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历程和机理以及反应的转化率等; 定性与定量分析情境;物质制备与纯化情境; 还原到理论创立的真实过程中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
生物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 生命科学史情境 | 学生日常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常见的生物学相关现象或问题; 主要来自于真实的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由这些内容进行知识迁移设定的情境或提出的问题。 DN双螺旋的发现,基因工程的建立 | 利用熟悉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作为试题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利用学生学习过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试题情境,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用生命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作为试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到启迪 |
思想政治 | 简单情境 一般情境 复杂情境 | 呈现形式和测试目标比较单一; 表现内容或呈现形式较简单但情境复杂、测试目标比较单一; 反映的内容层次较多、呈现的形式比较多元、具有测试目标的综合性、需要深入解读 | 一般用于选择题; 一般用于需要补充性、注释性场景设计的试题; 一般用于材料性非选择题。 |
历史 | 学习情境 生活情境 社会情境 学术情境 | 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问题 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等 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 | 简单情境的作答指向是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对应; 综合情境问题指向是显性和多维度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作答指向需要叙述和论证; 复杂情境是指对素材的解释、辨析、探究与实证,作答指向需要现实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
地理 | 生活实践情境 学习探索情境 | 按照现实生活中地理事象及其变化的内在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 以地理学科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学科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 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 |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应用。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调用,并可规避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着力体现基础性的考查要求;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建构与解决,间接渗透着学科思想与学术意识的导引,着力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