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英语语言思维过程,它是考生对阅读的语篇材料进行认知、获得、筛选、加工和整合的全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从文体角度解密阅读理解吧!
常考文体及应对策略
文体1:应用文Practical
高考试卷的应用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他们种类繁多,涵盖面广。
应用文主要指说明性的应用文,包括各种广告、产品说明、旅游指南、报刊书信、公共通告和备忘录等;近两年高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均侧重考查此类 。设题以细节理解题为主,热衷话题有:就业、旅游、电影、书籍等海报。。
文体特点和阅读策略:
1.语言特点:
语言简练,就其用词来看,文章里有大量生僻的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机构名、组织名、书名、作品名等。
2.结构特点:
应用文主要用于传递信息,高考卷中所采用的应用文通常是文中的各种信息构成平行并列结构,即每一则信息中的项目及其位置有一致性和对应性,每个段落围绕小标题呈现某一方面的信息。
3.阅读策略:
(1)快速浏览,了解主题;
(2)快速读题干,跳读定位信息。
4、应用文阅读策略
应用文类型的阅读文章一般说来比较易理解,文章类型以广告形式居多,设问根据文章的段落秩序,多以细节事实理解为主,答案的寻找可以根据问题中的关键字顺藤摸瓜,辅以适当的推理判断。
1. 先题后文
先读试题,了解试题考点;明确目的,快速捕捉,获取信息。
2. 题干定向
根据题干关键词到文中定位答案范围,按照题目顺序依次而下:问题与材料相同→对号入座;问题与原文相同→同义替换、归纳事实等。
3. 生词模糊
遇到生词;如与答题无关,直接跳过;涉及答题,则根据语境、构词法等猜词。
4. 信息补全
对于影响理解的省略句,可根据语境,将其补全。
文体2:说明文Description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该文体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物进行阐述,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知识。
文体特点与阅读策略:
1.语言特点: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说明文由于句式复杂等特点,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章来说难度更大。
2.结构特点:客观、简练,文章很少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说明文通常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总分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结构,以及完整的“总——分——总”结构。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这种结构形式,通常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递进,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对照式。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和对照说明其异同。
3. 阅读策略
(1)细读重点;
(2)有选择的略读或跳读。
A. 繁琐的例证;
B. 并列多项列举;
C. 无关大局的生僻词汇;
D. 较长的人名、地名。
文体3:记叙文Narrative
记叙文是一种通关记载和叙述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过程及发展的文体。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记叙类文章一般包括人物传记、哲理故事等。人物传记类文章描述某个人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哲理故事类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1.考查角度:
从命题上看,记叙文阅读理解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以观点态度题、写作意图题、词义猜测题和代词指代题为辅,总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记叙文阅读理解题要求考生能理清记叙文的顺序与所讲故事的情节,能准确把握任务的情感态度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文体特点与阅读策略:
(1)文体和结构特点:
英语记叙文以描写叙述为主,主要描写人物、事件、地点或过程。其特点是:主题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文章主旨要通过任务事件来提炼。文章大多数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来展开。
(2)阅读策略:
A.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特别要注意文章中所提到的多个事件、地点和人物,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然后阅读题干,在文章中查找相关的信息;
C.最后根据查找到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文中所涉及的人物较多,还要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文体4:议论文Argumentation
文体5:夹叙夹议文
夹叙夹议的文章也是最热点的一类体裁,所选文章语言地道、寓意深刻、可读性强。文章常常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1.考查角度
以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为主。
2.文体特点与阅读策略
(1)文体特点:
文章的显著特点是首句可能在传达一个事件信息或一种社会现象,而后对此进行深入评价,或由此引发一种深入思考,具有记叙与议论的双重性,文情并茂,发人深思。夹叙夹议类文章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先叙述作者的某一个生活经历或见闻,然后针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或揭示生活的真理。第二,作者先提出一种观点或看法,然后围绕这一观点或看法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有时也可能是用几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第三,提出一种观点或见解,然后用某一事例来阐述这一观点,最后再进一步地总结和升华。
(2)阅读策略:
阅读时,应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揣摩作者的心境,及其对各个角色、各个事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