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校的教研机构通常设有四个组织,三个层次,即教务处、教科室(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审视一下这个组织机构的活动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校行政管理的“硬件”压倒了教研管理的“软件”,教研的思想被行政的思想所取代。
加强学校教研组织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广开言路以解决教学问题、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权利
1.明确责任和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并制定教务处、教科室(教研室)以及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要求和教务处、教科室(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教研组织工作制度,如主任和组长聘任制度、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听评课和反馈交流制度、联盟教研制度等。
2.明确基本工作内容。无论是教务处、教科室(教研室),还是教研组、备课组,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几次业务学习活动,并要有考核措施;认真制定并实施本组织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五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开展主题研讨、教学沙龙、网络教研与师生各种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和校本课程、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加强青年教师成长培养、骨干教师拔尖培养、中老年教师发展培养;助推名师带徒、带课题和带教研组“三带”活动;建立教研组织工作档案,重视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二,加强教研组织的管理
1.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教研组织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实抓检查、督促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激励各教研组织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研修文化。
2.统一安排教研组织活动的时间。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及上级有关部门教研的要求,统筹安排教研组织活动的时间。例如周二上午为英语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周二下午为科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周四上午为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周四下午为语文、数学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
3.重视对负责人的培训指导。要重视对学校教研组织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努力提高其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管理、策划、指导能力。帮助他们明确工作职责,熟悉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前沿动态,掌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4.为教研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要落实教研工作的必要经费,保证购买图书资料、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关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等的基本经费。每个教研组应集体配订两份以上本学科专业的报刊杂志,并配备必要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设备等。
三,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教研立足于校本,服务于师生,自下而上,开展研究。这对学校教研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习型学校教研组织势在必行。
从目前学校教研的实际状况上来看,各个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因此,它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制约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教研组织,应该是具有绝大多数教师赞同的学校发展的共同构想;在教学工作中,组织成员能够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不断实现教学行为的变革;组织成员能够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学校组织的共同构想而一起努力工作等特征。
传统教研在功能上更多的是体现为关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必须尽快“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这样的学校教研才能真正使所有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学校教研组织应该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组织全体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并使每位成员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种组织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砺、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要成为学习型的教研组织,必须具备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不断增强组织自身能力;能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等三个条件。因此,组织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教研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使组内成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针对不同的教研内容与发展取向,学习型的教研组织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从学校现有的组织形态来看,教研组织既包括正式的专业组织,如上述所谈到的四个组织,还有年级组等,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的专业组织,如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课堂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而组建的调研工作群体,课题组等。无论是哪种组织形态,都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来组织成员进行不同目的的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几年过去,目标实现还有差距,作为学校的教研组织,任重道远,又怎能袖手旁观,游离于外呢?
四,创新教研方式
1.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之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反复研究,大胆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研究,才有可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此,学校教研组织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开创学校校本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局面。
首先,要积极开展学校层面的团队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学校及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力量,积极申报上级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同时要结合本校实际,集中力量,自主选择本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要力争把教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统整到课题研究中去,使大家具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并力求以此来形成一个学习、研究型的团结向上的集体。
其次,要调动教师进行个体层面的自主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一种理论要与其个人的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场景等个性化的因素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进行自主探究。要选择那些对教育教学有影响的问题或困惑来进行研究和反思。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学期末要写成科研论文。以此来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
2.利用录像进行教研。利用声、像手段对教师课堂教学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有选择性的模拟录像,然后由专家、领导与教师一道共同对执教者的教学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执教者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并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的新型教研方式是值得尝试的。利用声像设备把教师的讲课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教师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教师通过看自己的录像,对自己的不良语言习惯、多余动作、冗杂环节、沉闷的学习氛围等外显行为能够起到较好的矫正作用。利用积累的教学声像素材,组织教师观摩、研讨,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录像进行教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这种教学监控能力是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网络教研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本低、效率高的教研新模式。它是基于博客和远程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学研究形式。
通过网络,可以分享教研资讯,进行随时随地研讨。在网络上找寻需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发帖子、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和身处不同地域的,和我们有着同样困惑和兴趣的人群随意地相互交流、切磋。目前,进行网上答疑,咨询,建立网站等探讨多种形式的教研合作与支持的学校比比皆是。
采用视频教研和网上直播方式,可以引发深入思考。教研活动在演播室进行,采用多镜头拍摄,镜头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切换,转播效果好,图像清晰,可以及时跟踪教学活动的细节。还可以根据教研活动的需要,随时回放教学精彩片段,定格了解细节,重新解读,有助于提升教师理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网络,建立教师研修的文献资料和视频案例的资源库,把教师的“知”和“行”统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在网络案例库建设中,需要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通力合作,不少专家采用“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无论是作为案例的主体对教学进行的“示范”,还是作为旁观者对案例进行的“点评”,都是教师和专家相互学习的一个极好机会。
教研活动的方式不仅仅是上述几种,还有如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教学比武、同题异构、师徒结队式研讨、主题渐进式研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等。教研中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本文曾刊发于《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