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关评判性阅读视角。
评判性阅读的概念:评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阅读,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评判性阅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四个问题:
一、 简单粗浅的文本处理
文中提到:目前的阅读课大多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读中阶段是实施评判性阅读教学的核心阶段,读前的活动设计应该是为读中阶段服务的,而读后的活动设计是读中阶段活动有效延续与拓展。
有些老师在读前与读后的问题讨论上花了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对读中阶段的处理有点轻描淡写。时间分配上不合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到位,对词汇句型记忆不深,更谈不上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 缺乏层次的问题设置
多层次、多角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置是评判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激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阅读理解教学不只是让学生通过略读、找读查找信息,理解大意,它还涉及对文本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评价。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梁美珍,2011:1)。展示型问题一般用于文本阅读的初始阶段,提问的内容涉及文本中的词句、细节理解或篇章结构,学生凭借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快速査找文本便能回答;参阅型问题是在学生理解并获得文本的事实信息后,为进一步理解挖掘文本信息而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时参阅文本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和总结后得出结论;评估型问题一般用于文本处理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拓展和运用。这三类问题设计有梯度,层次明确,围绕阅读的文本,可以避免目前阅读教学问题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既抓了双基教学,又兼顾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经过课堂观察,贵老师团队发现:常态阅读课中教师的提问大多属于展示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参阅型问题设计不足。展示型问题设计过多、过散、缺乏连贯性、问题之间几乎没有逻辑联系等。评估型问题往往存在内容空洞,与文本内容联系不紧密,偏离主题、语言活动低效等现象。
(反思:列出课堂中呈现的所有问题,可以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其中在设计深层问题的时候,未考虑周全,凭感觉设计一些how why等问题,没有考虑参阅型问题评估型问题的概念与特点等)
三、 过度重视“语言点”的阅读教学
任何一门语言的掌握,阅读是关键,语言词汇如果脱离了内容那就毫无意义。
四、 不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
让阅读回归本质,真正实现阅读课“阅读”的目的,给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的时间。
文中提到:有些老师怕气氛太冷清,布置完问题后,总是不断地在教室里走动不断地给予提示,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常被打断,阅读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我们还发现,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就马上让学生回答,结果出现冷场、
老师自问自答或只有少数优等生回答问题的现象。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思维需要语言,思维更需要时间(戴军熔,2008:20)。因此,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维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得到鼓励,得到激发;反之,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不到培养,还会出现越来越多地依赖老师解决问题、思维停滞、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兴越,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我们尝试并实践评判性阅读便是希望能找到一种教学思路和模式,让阅读回归本质,真正实现阅读课“阅读”的目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思考问题。设置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最终形成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我们的行动:
在这个章节,贵老师团队先大量研读文献,研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根据这些成果以及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四项行动对策:
一、 把握评判性阅读理论内涵
二、 确定评判性也读课堂教学的基本实践
三、 指导学生运用评判性阅读策略
四、 设计评判性阅读教学流程
评判性阅读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并通过与作者不所地“对话、沟通和交流”积极构建知识,对文章和作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张冠文,2009:20)。因此,评判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化的阅读,它注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主体参与,独立探究,反思质疑,分析与评价,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记忆所读内容。
评判性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1 树立评判性阅读观念
2 培养评判性阅读能力
3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4 优化多元化评价手段
三、评判性阅读的策略运用
评判性阅读较常用的策略包括预览、评注、概述、分析、提问、预测和评价等。
1预览(preview)
预览指的是在真正阅读前对文本的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预览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
2评注(annotating)
评注是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判性阅读的中心部分。
评注一般包括两种:(1)标出重要的词或词组、主题句、重要信息、不理解的内容等。(2)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生词的释义、关键词、问题、疑惑、评价等。
(尽管耗时多,但学生收获大。教师先要示范指导,然后采取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
3 概述
概述指的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文的主题,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但必须简明确切地表述原文的重要内容。
4 分析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的信息进行有根据的分析、辨别、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5 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是质疑的一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读前、读中及读后能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
提问可以分为提问自己、提问作者、提问文章三个方面(张冠文,2009)
6 预测
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前和阅读中对文章可能讨论的问题进行的猜测。
7 评价
评价可以是赞同欣赏,也可以是质疑反对;可以是延伸,也可以是对比。
以上这些策略需要教师在品势的课堂中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运用评判性阅读策略的能力。
在本书中,每个观点概念的提出后都配备支撑词观点的案例,讲解细致,便于读者充分理解。
四、评判性阅读教学的流程设计:
二、行动过程
(一)评判性阅读策略培训(让学生具备意识,一定的培训是需要的,教师相当于教练。根据在培训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课例呈现
在这部分,作者团队用详细记载、分析的方式,研究教学中有关评判性思维的方方面面。所用素材全部来自于人教版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只选取几点对我自己有启发的观点。各位读者如果需要,自己去细细阅读原文哦。
1阅读时的安静是必须的,但我们也需要学生发言讨论时的热闹。阅读时的“静”能帮助学生专心阅读,静心思考,讨论时的“闹”能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个活跃的交流讨论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学会区分这“一静一闹”的不同效果,并且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恰当地由阅读思考时的“静”发展到发言讨论时的“闹”。
2 在平时教学中几乎不或很少引导学生去解读探究标题。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之笔。
好标题的标准
其中有一个课堂中的灵活处理的案例记录一下:
某个活动设计是:比较哪个标题更好,要求学生对标题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要用英语说出原因,难度有点大。虽然学生讨论积极,但很多学生都是用汉语在讨论,而发言的时侯要用英语表达,他们就相对沉默了。建议教师要先在黑板上用英语写出好标题的标准,以便让学生参考。如: A good title should arouse reader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A good
title can tell u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e language of a good title should be simple and beautiful.等。这样学生的分析讨论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学生扫清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
对标题的探究要注意量与度的问题,对一个标题的解读不宜问题过多,问题过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还要注意难度和深度,设问要有一定的思维层面的要求,但不宜过难,教师要做好语言铺垫,避免学生因语言障碍而羞于表达,必要的时候允许学生使用汉语。
(感想:经常性地训练学生拟定标题有助于学生高度概括能力的养成,比如平时试卷中的完形阅读等等篇章,或者原著小说中各章节的标题等)
3 质疑和评价是评判性阅读的最核心的部分。评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反思并提出问题。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一个积极思考者,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评判性阅读要求读者不盲从作者的观点,要对文本提出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如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章的主题观点是否科学全面,事实论据是否真实可信、充足,与主题论点是否关系密切,作者的谋篇布局是否严谨合理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观点向自己提问,带着问题去阅读,意识到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并在阅读过程中重新思考修正这些问题。
(2)质疑和评价必须基于文章本身或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我们实施评判性阅读的目的是为注重文本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因此切忌无目的拓展和延伸,导致脱离文本,偏离阅读课的目的。
评价和质疑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这对部分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具体要求适当开展,量力而行,而不是根据少数优等生的英语水平来设计。教师可以设 计 一定的范文或模版,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他们利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5)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与文本内容相联系,还要注重语言优先原则。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长期养成的习惯就是接受性阅读,质疑、评价的意识不强;二是我们的教师也同样不具备这些素质,教师自身没有以探究和评判的态度来审视阅读教材,具体的教学中也很少对学生有这方面的引导,导致英语课堂上没有讨论和质疑的氛围。教师应该在平常的阅读课中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6从文本的语言欣赏这一角度展开评判性阅读教学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构成语篇思想内容上的词语、句子在阅读中进行了品味、赏析,追求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欣赏细腻的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修辞手法;挖掘文字背后的信息,识别作者的措辞和语气;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倾向,甄别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阅读材料的深度、精度,同时挖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这样学生的评判性阅读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7对语言的赏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培语言敏感度,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更要避免语言形式和文本内容的割裂,避免零碎地讲解语言形式,因为语言形式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所以一定要把语言的赏析和主题的理解升华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语言赏析的目的。(避免割裂,与主题结合。找到切入点)
8 读后活动的内容不要过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总结,会导致语言质量低下,发言被动。
9 阅读课应关注阅读本身
10 活动设计要体现思维性与开放性
教师要一直关注学生的思维投入,每一部分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活动思维层次和难度各不相同。
11 阅读课要让学生产生共情。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章,与他们产生共情,那就是最成功的阅读。
12 问题设置要有科学性和层次性
“问题连续体”的问题设计有梯度,层次明确,不仅涉及对文体进行表层理解,还有与文本有关的深层次的、开放性的,拓展性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连续体中问题的五个类型:感知、推理、概括、迁移、创造)
思考:
评判性阅读包括四个特征:探索、深思、鉴赏、建构
在倡导评判性阅读的同时,要避免走进评判性阅读的误区:并非所有的文本都适合展开评判性阅读;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要与文本内容相联系。评判性阅读一定要注意保护大部分同学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整个课题研究是一个十分真实的学习过程,它基于自身的实践,取之于教学,用之于教学。
每次活动后写书面感想与反思,思考下一步工作。课题研讨会以直观实效的开课,评课,发言,讲座,探讨等形式极大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帮助显著。
团队合作的意义:
每次课题现场会以后我们都会感觉思维得以碰撞,问题得以解决,思路得以清晰,方向得以指明。
后续研究:
1 形成评判的“品质”和“精神”
2 融合评判性阅读技能与写作技能
3 完善对评判性阅读能力的评价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