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词汇教学探索——课文语篇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词汇教学存在的词汇复习材料和方法单一、词汇复现率低以及词汇复习脱离语篇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课文语篇为依托进行课文话题归类、语篇多样化重组、词汇新语境重组等多种教学策略,对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词汇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高三;一轮复习;词汇复习;词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高中应该掌握的必备词汇为3000词,400-500个习语用语或固定搭配。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学生要取得理想成绩,词汇是他们制胜的关键。因此,在历年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都会把夯实词汇基础作为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作为夯实词汇的依托,各高中基本以高一高二所学八本教材为依托,进行课文词汇语法的复习。而原教材的选择及较大量的词汇记忆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就教师而言,一方面一轮复习上课容量大,照本宣科地讲解一轮复习参考书上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一轮复习参考书已涵盖重点单词和短语的讲解,由词到句到篇,要点详略得当,知识由浅入深,教师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困惑主要在于:(1)英语词汇有中文解释,可以自己查阅词典,自行理解,背诵记忆;(2)一轮词汇复习课与新课词汇学习无异,照词汇表顺序朗读、变形、拓展、造句。重复单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使得词汇课枯燥无味,学生反映上课的时间多是在困顿中浪费掉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较大的记忆量、背了就忘的现实,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疲惫不堪,厌倦英语学习,甚至放弃学习。
二、问题成因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在与多名一线教师座谈中,我们发现问题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词汇复习材料和方法单一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作为夯实词汇的依托,各高中首选高一高二所学八本教材。而这些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材料,容易产生疲倦感。同时,一些教师因备课时间或备课理念的限制,在复习过程中无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展开,还是一如新课的词汇学习方式,填鸭式灌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词汇复习复现频度低
目前高三词汇复习模式大多是学生早读读背单词短语和作文,课上教师听写单词短语或者翻译句子,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这样的词汇教学单词重复率低,学生虽然在较短时间内能记忆大量单词,但遗忘的速度也快。
(三)词汇复习脱离语篇
单一的词汇集中讲解,表面上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词汇的具体使用,但脱离语境和语篇的词汇讲解是没有灵魂的,很多单词学生中只是了解到字面含义和基础搭配,一旦词汇放入真实语境中,学生很难把握。有的学生甚至会将单词的中文翻译含义直接带入英语语境,导致词汇使用荒谬。如教学学生对reflect一词的使用,因词汇教学书直译为“反映”,一些同学造句为“I reflect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其实“reflect” 的英文解释为“If something reflects an attitude or situation, it shows that the attitude or situation exists or it shows what it is like.”此句中应使用“report”,意思是“汇报”。“to give people information about sth. that you have heard, seen, done, etc.”这个小例子足以证明语篇语境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三、问题解决策略
上文中我们提到,新课标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行教材词汇量也大幅度增加,给词汇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对于缺乏听说环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词汇有效又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认知学理论认为,当学习者获得比较系统的语篇知识后,语言学习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等零散构建就有了一个可以依附的“坐标系”,各成分不但有自己的顺序定位,同时也形成了相互间的组合和聚合关系,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信息不易被遗忘,又便于快捷提取。
基于此,我们提出在一轮词汇复习中教师应尽量将词汇短语放入课文或其他可能语篇中,在语境中讲解,让学生在鲜活的语言使用中灵活的掌握词汇的使用。同时利用语篇,提高词汇复现频度,加强学生记忆。
(一)课文归类,拓展词汇
根据我校现实情况,高中前两年所完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一至八冊课本所有单词及课文,共四十个单元,每单位为一个独立的话题。每年学校高三一轮复习方式略有不同,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循规蹈矩,按教材原序复习;一类按话题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我们经验,前者因是简单重复教学,“冷饭再热”,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教学效果一般;后者按相关性和整体性归类同话题相关课文,一方面方便了教师更系统全面的介绍话题相关内容、拓展相关词汇,提高学生对话题系统把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同类文章阅读中更有预见性。因此,相较于前者,将课文归类更受学生欢迎。
将课文按话题归类工作量巨大,但一线教师不必焦虑,目前市面上有较好的话题分类和话题词汇拓展书籍。一线教师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合适材料即可。在词汇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按话题,尽量补充课标要求范围内的话题相关词汇。补充时可使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词汇的回忆和创建词汇关联的活动中来。例如,我们将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Friendship” 与第七冊第四单元的“Sharing” 划归到同一话题“人际关系”中,在本话题下,教师可以以词汇“relationship”为核心词,让学生头脑风暴,想出尽可能多的词汇,再利用思维导图归类,便于学生记忆。
(二)课文重组,词汇复现
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手的资料,也是他们唯一有多次朗读记忆的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是这样作过精读分析的课文,还是有很多同学有单词不会拼写,甚至单词不认识的情况。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课文重组的方式,按高考出题模式,再现文章。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思考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语法知识,又能将词汇反复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内化词汇,事半功倍。下面我们将通过课堂实例呈现课文重组的具体操作方法。
(1) 词汇填空
以人教版第一冊第三单元“Journey down the Mekong”课文第二段为例,词汇填空可以替代教学过程中的听写环节,这样即可以有效的检测学生词汇拼写的情况,又可以做到词不离篇。如果有让学生背诵全文,题目设置中可删除中文解释,直接改为默写。
(2) 语法填空
以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课文第一段为例,我们紧扣高考题型,将课文重组为语法填空。这样改编,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句子具体含义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课文词汇复现率。
(3) 短文改错
以人教版第一册第一课“Anne’s best friend”课文第二段部分节选为例。因为我们所带班级学生已多次朗读并部分背诵本篇课文,为增加重组题目难度,我们选择了改错这样的重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分析出错误原因。
(4) 匹配小标题
以人教版英语第六册第三课 “Advice from grandpa”中的建议为例,课文讲述了外祖父作为长者给予自己的外甥几条如何戒烟的建议。这几条建议又分别有一个凝练的小标题,与高考题型七选五的文本特征基本一致。我们先列出乱序后的小标题,再呈现原文,让学生将原文与其对应的小标题匹配起来。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凝练文章主旨的能力,对学生解答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及七选五中的小标题选择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Prepare yourself ;Be determined;Break the habit ;Relax;Get help if you need it;Keep trying
(5) 句子排序
以人教版英语第三册第四课“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第一段为例,该文段讲述了地球的形成过程。为了清楚表述形成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句中出现大量逻辑关系词,如“so”“thus” “as a result of this”, 是学生学习句与句逻辑关系的很好素材。我们打乱段落原有语序,让学生重新排序,引导学生推导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语篇能力,提升七选五正确率。
(6) 听力材料
以人教版英语第一册第五课“ Elias’story ”为例。主人公Elias以第一人讲述了自己跟随曼德拉学习,积极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故事。Elias作为黑人,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故文本词汇难度较小,以阅读的任何形式展开复习都会显得难度过低。为有效使用课文文本,在复习时我们将课文本文改为听说考试的三问五答。实践证明,这样“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也还是颇受学生欢迎的。当然为了课堂呈现效果理想,课文音频也需要提前剪切好。
情景介绍
角色:你是Mary
任务:①与 Elias 谈论他与 Mandela 的过往
②根据谈话内容回答 Minnie 的提问
生词: fee 学费
fare 公交费
South Africa 南非
三问为:
① 为什么你需要他的帮助?
② 你最开心的是哪一天?
③ 你们那时真的到了一点权利也没有的境地(stage)吗?Was it the truth that ....
五答为:
④ 1. When did Elias meet Nelson Mandela?
⑤ 2. What did Mandela do at that time?
⑥ 3. Why did Elias drop out?
⑦ 4. How did Mandela help Elias?
⑧ 5. What's the places like when they were sent to live?
(三)课文词汇重组,创造新的语境
为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一轮课文词汇复习,上文中我们介绍了六种课文语篇与高考考试题型有效结合的方法。通过课文语篇再复习,同一篇文章多角度挖掘,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已学课文重点词汇还可以以新篇章语境重组.
课文缩写/复述,输出复习词汇
在经过朗读课文、课文词汇复习以及课文多样化重组练习之后,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词汇复习更为到位,这样教师就帮助学生做了较为充足的词汇输入准备,此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输出,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词汇运用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呈现课文词汇,让学生进行课文缩写或按文章逻辑关系进行复述。缩写时,因文章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根据需要也可以要求学生转换人称进行缩写。
以人教版英语第六册第三课“ Advice from grandpa”为例,我们给出故事关键词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章,以达到重温词汇和短语的目的。
结语
高三英语一轮词汇复习中,教师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是已经学过的教材、3500-4000左右的词汇复习量和承受巨大记忆压力的学生。为高效利用教材原文,在保证一轮词汇复习课大容量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减少学生记忆压力,基于高中课文语篇进行多样化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在具体操作上,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将课文按话题归类整体,拓展相关词汇,再补充对于话题的练习,以强化学生对该话题词汇的记忆。其次,教师也可选择对课文重组,以高考题型及高考题出题理念对课文进行改编,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语法点、句子内在逻辑联系的进一步理解。最后,根据教学需要,也可将课文识记词汇重组,创造新的语境,最大限度的实现词汇复现。